文字/陈华江,祁敏
插图/Vivian
门诊病历上,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两句话:“(不适)随诊”、“定期复查”;出院病历上,经常可以看到另一句话:“定期随访”。
医生为什么不能写成大白话呢?!
比如,3天后再来找我看;啥时候不舒服啥时候来;欺负我没文化吗!?
医学术语有它的发展历史,最简单的字也有严格的定义、和使用要求。
我们就不追根溯源了,今天只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:椎间盘突出了,脖子痛、腰痛了,多久拍一次片子合适?
老规矩,先来简单粗暴的要点:
以前拍过片子、医院诊断过:“颈椎病”、“腰椎间盘突出”的;自己偶然觉得有点胳膊痛、腿痛、腰痛、手麻的,隔一年做一次X线、MRI足够了。
症状没变化的话,也不一定要每年检查。
这就是“没啥不舒服一年一次足矣”。
胳膊痛、腿痛、手麻严重,甚至走路、拿东西都开始受到影响了,医生甚至开始建议你考虑手术,那么半年拍一次也就够了。
“颈椎病”、“腰椎间盘突出”都是发展很慢的疾病,(受伤导致病情突然进展的情况除外)所以不需要短时间内反复拍片子。
对医生来说,提供不了新的信息;对病人来说,费钱、费时间、还要吃射线。
又有宝宝要问了:那我没有“颈椎病”、“腰椎间盘突出”的呢?
多久检查一次合适?没毛病来凑啥热闹“颈椎病”、“腰椎间盘突出”不是常规体检包括的内容。
经常脖子痛、腰痛可以拍个X线看看,排除一下畸形、不稳等问题。
不需要定期复查。
遇到摔跤了、开车追尾了这类意外情况,有“颈椎病”、“腰椎间盘突出”医院复查下,具体怎么查,听医生的。
这种情况就不属于“定期复查”,而是“(有事)随(时就)诊了”。
[注:已拥有图片版权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