肿瘤专家因癌去世,听起来不仅让人感到讽刺。
在人们的人之中,医生是救死扶伤的天使,他们学识渊博,懂得预防疾病,及早治疗疾病,不会轻易被疾病打败。
然而事实上,生活中医生患癌的例子比比皆是,在疾病面前,有的时候也会显得无能为力。
核心内容:“原来,肿瘤医生也逃不过癌症的魔抓……”
华益慰,中国著名的医学专家,国内著名外科医生,是中国第一批8年制医学毕业生,也是年“感动中国”年度人物。
常年奔走在手术台,即便年过古稀,工作也从未出过差错,与癌症“斗”了这么多年,最终未能逃离它的“魔爪”。
年8月12日,被称为“华一刀”的华益慰主任与世长辞,56年的医生生涯画上了句号。
肿瘤医生变癌症患者:
当一个人从医生的角色转变为患者,他会经历什么?心态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?
年7月,华益慰突然出现肠胃问题,确诊胃癌晚期后,积极治疗,进行了胃部全切手术。
由于没有了贲门,开始频频胃反流、烧心,严重时晚上根本睡不着觉,只能半躺着,十分痛苦。
做完全胃切除手术后,为了控制癌细胞扩散,华益慰曾经在一个月内进行了8次化疗,化疗期间,华益慰严重呕吐,根本无法进食。
症状依然没有好转,还出现了回肠末端肠梗阻,躺在床上,浑身插满管子,身体趋于衰竭,唯有一双眼睛凝视着天花板,目光深沉而坚毅。
当时,他只有一个想法:不要再用昂贵的药和检查,唯一的要求就是减轻身体的痛苦……
抗癌一年后,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,73岁的华益慰,于年8月12日去世,让人惋惜不已。
七旬肿瘤专家患癌,每月化疗8次,临终前遗言:没想到癌症这么痛
华益慰感慨:“我以前给病人做了那么多手术,从来没想到他们会这么痛苦,直到我自己也躺在病床上……”
“哪怕留一点胃,也好过全切”:
正常情况下,医生给病人治疗主要考虑的是将肿瘤切除干净,降低复发的风险,但很少会考虑做完手术之后会不会出现并发症。
直到亲身经历之后,华益尉才觉悟,在他的建议下,后来为胃癌病人进行手术时做了改进:非到必要程度为不用全切,即使需要全切,也要想办法减少病人的痛苦。
如果要在生活质量和疾病之间进行取舍,要考虑哪一方面对病人更有益,医生要负起主要责任。
癌痛是癌症患者的一大难题:
作为一个世界性难题,癌痛每天都在影响着无数癌症患者的生活,据统计,癌痛发生率高达51%-62%左右。
70%的晚期癌症患者表示,癌痛是最主要的症状,剩下30%的患者同样也面临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。
癌痛,不只是晚期癌症患者才会面临的痛苦,一些早期癌症也会产生癌痛,这与癌症本身有关。
癌症本身引起的疼痛:
随着原发肿瘤的生长,它可能会压迫邻近的神经和器官而导致疼痛;也可能压迫到脊髓神经引起疼痛。
一般癌症转移到骨骼是尤为痛苦的,除了疼痛还可能带来一些的骨相关事件(骨折,瘫痪等)。
癌症检测和治疗带来的疼痛:
通常手术切除肿瘤的患者,都会导致持续性的数天或者数周的疼痛,会随着术后管理,伤口的愈合,逐渐减轻,最终消失。
患者在放化疗的过程中,可能会因为辐射导致烧伤的疼痛,或者是带来口疮和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的疼痛。
其他疾病并发症的疼痛:
癌症患者有时也会伴随有其他疾病发生,例如,患有咽喉癌和颈椎病的患者,如果感觉到颈部的关节疼痛,这很可能是颈椎病导致的疼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