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性与非理性消费 买车你有这些心理吗?
买车的消费者可以分为经济型、实用型和富裕型三种。经济型的消费者多为年收入5万元至8万元之间,这类的人群买车容易受他人影响,有一定的买车欲望,但其经济状况决定其只会购买一辆车,并且是用很长时间。实用型消费者其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,买车是作为代步工具,比较注重车的实用性,个人需求是其买车的动力。富裕型消费者买车往往是要显示其身份和地位,多选择高档车。
理性消费之实用主义
经济型消费者和实用型消费者都属于实用主义消费。这些消费者买车会受经济状况限制,拿汽车油价来说,油价的变化始终牵动着这类车主的心,车主的用车习惯可能因此而改变,少用车,油改气……油价也影响着准车主的买车选择,买还是不买?大排量还是小排量?买车之后由于开支加大,能否影响到家庭的正常生活?这些都是实用主义消费者买车所需要考虑的。
现象一:“品牌和性能更重要”
市民小赵打算购买一辆15万元左右的代步车,走了很多家4S店,看了很多的车型,最终购买了一辆高尔夫1.4T自动挡车。选择高尔夫首先因为一汽大众的品牌质量有保证,其次因为它的发动机技术先进,动力强劲。
市民王先生为了满足家庭和工作需要,在今年长春汽博会期间买了一辆奔腾老标车。这种消费者就属于理性消费,自己购车是为了代步,而且不会因为外观等因素影响购车计划,买车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家庭需要和工作需求。
现象二:“谁的服务好就买谁的车”
在一家4S店采访时,一位前来保养的车主对说:“在自己有了车之后,才体会到,保养、修车和将来换车等都是比选车、买车更操心的事。要是服务不好,趁早还是别买。”
很多经销商和企业也都对消费者的这种观念转变表示认同。某4S店的销售人员告诉,现在的中国老百姓从原来的根本不懂车到开始换车,不仅对汽车品牌有要求,对品牌服务也有了较强的服务需求。如果企业还只想通过卖车赚钱,忽略服务,势必会受到消费者的冷落。
非理性消费之非实用主义
富裕型消费者买车不受经济条件控制,这类消费者买车时多为冲动型或者“外貌协会”的,根本不考虑车的动力或者其他配置是否实用和是否适合自己驾驶,只要能够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,开出去有面子即可。
现象一:“外观好看咱就买”
市民孙女士,驾驶的是一辆红色马自达6轿车,当问及买车为何会选择马自达6时,孙女士说,只是因为在马路上看见别人开红色马6特别好看,其他的并没有考虑。
现象二:“车开出去一定要有面子”
市民马先生驾驶的是一辆路虎揽胜运动款越野车,当问及买车为何会选择路虎时,马先生说,这车开出去特别有面子,他的几个哥们都特别羡慕他,在马路上常常会吸引别人的目光。
这样的消费者经济条件都会特别好,买车时不会估计钱的问题,多数是希望车子开出去能拉风,吸引人眼球,让自己有面子。
其实,消费者在选车前,应该明确自己的用车目的,是为了工作、家庭还是纯粹的个人喜好。在选择好价位的前提下,全面权衡一下汽车在家庭、工作和个人爱好的比重,毕竟能否更多地满足我们的需求才是最重要的。( 金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