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人普遍缺乏体育锻炼,尤其是办公室职业者。缺乏锻炼在中青年人群中已经成为普遍现象,究其原因,很多人都说工作太忙,没有时间。也有很多人纯粹是没有这个健康意识,或者懒得动。
不管是什么原因,我们都必须有这样的意识,运动锻炼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基石之一,可以为我们带来强身健体、延缓衰老等诸多好处。相反的,久坐久站、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、长时间伏案工作已经成为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因素。
近些年来,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,很多人的运行现状也确实有很大的改善。然而由于缺乏系统的健康知识,很多人的运动效果不尽人意,甚至出现运动性损伤的情况。下面这几种运动方式就是我们常陷入的误区,应该各位注意。
1、将家务劳动代替运动
家务劳动确实很累,所以有人说,家务劳动足够锻炼身体了,不必再进行体育锻炼。这是主张以家务劳动代替体育锻炼,这种做法是不对的,家务劳动根本不能代替体育锻炼。
首先我们要知道,人的活动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对身体有益。测定运动强度的一个简单的方法是检查脉搏次数。普通人安静状态下脉搏为每分钟60~次,而运动时脉搏就会加速。
男性的最高心率为-年龄,女性的最高心率为-年龄。适宜的运动心率应该为最高心率的60%到80%。一般来说,根据个人体质强弱,只有在半小时到2小时的时间段内,维持合适的运动心率,才能取得较好的运动效果。
家庭主妇做家务劳动时,脉搏每分一般均在次以内,个别人可能稍微超过次每分钟,都很少达到运动时脉搏的次数,故不能起到运动锻炼身体的目的。
另外,家务劳动的身体活动局限性也很大,多是手臂和腿,而脖颈、腰胸等需要运动的部位,则得不到适量的锻炼。而且长时间的家务劳动对于腰椎、颈椎等部位还可能形成慢性积累性的损伤。
由此可知,从活动量和活动部位看,家务劳动都不符合锻炼身体的要求。为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,经常做家务的人也还是需要进行体育锻炼,比如增加做操、跑步等锻炼活动。
2、不规律的运动方式
我们经常会将不规律的运动方式戏称为“三天打鱼、两天晒网”。也就是说一个人可能长时间不运动,然后突然来一次几个小时的运动。或者一周就运动一次,然后又隔了很久,才想起自己应该再次运动一下。
我们必须明白,运动只有建立在稳定而规律的基础之上,才能让心脏适应一个有效的负荷,进而让血液循环稳定在一个优良的状态上。如果运动极不规律,长时间下去,心肺系统无法有效适应这种状态,就无法为我们带来健康的效益。而更有甚者,在体质虚弱的状态下突然剧烈运动,反而很容易发生意外事件。
想要通过运动获益,就必须保证有效的运动时间、强度和频次,并且让其形成长久而稳定的习惯。只有如此,我们的身体才能自动调节心肺、骨骼和肌肉功能,从而整体达到一种适应运动的状态。也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,我们才能获得强身健康的好处。
最理想的运动方式当然是每天都运动半小时到2小时,根据个人体质来决定运动强度。如果刚开始运动,则要从短时间、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开始,循序渐进。对于繁忙的现代人来说,即便工作再忙,也建议每天运动半小时。如果实在无法保证每天的运动,那么建议每周至少运动3到5次。